公告版位
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: 「學習是自己的事!」。 從小到大,我們其實沒有多少機會去想我們到底要什麼,教育體系幫我們規畫好了,父母也幫我們想好了,一直到了20多歲,我們才有第一次面對「完全的選擇」,就是職場。

各位南區講培志工夥伴們:

經過主持人心態建立與準備流程課程後,相信大家對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有更深入的認識,歡迎大家寫下個人心得感受。
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覺得現在會編碼(寫程式)很吃香嗎?

先看看這篇文章

編碼價值被高估,未來最缺的是軟技能人才

 

AI、大數據、區塊鏈…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錢人並不如大多數人想的那樣,花很少的時間工作,甚至是不用工作,花大把的時間去度假。

 

先說說去年有一份針對千禧年出生的年輕人所做的調查,有超過八成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的人生目標是想成為有錢人。你也是其中一位嗎?

 

問到「你為什麼想成為有錢人」,多數人的回答會是「可以不用再工作」「環遊世界」「想買什麼,就買什麼」「每天爽爽過」之類的答案。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假如今天你買了張電影票,進場看了十幾分鐘後,發現它並不符合你的期望,你會忍受著把它看完,還是立即離開?

 

再換個場景。你已經買了電影票,朋友卻告訴你同時間有你的偶像的粉絲見面會,在不能退票的情況下,你還會去看電影嗎?

 

以上兩種情境,都是在錢要不回來的狀況下,考驗你是否要維持原本的選擇。這種已經花出去,但是要不回來的錢,我們稱之為「沉沒成本」。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回想當初選填大學科系時,你是否清楚知道這科系在學些什麼?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及性向?未來工作選擇有哪些?而大學的學習重點又是什麼?

  我的經驗是,這些問題有99%的高中畢業生是無法給出明確答案的,因為學校並不鼓勵我們去做課業以外的事。學校的重點就是「升學率」,學生的重點就是「考高分」。那些與成績無關的自我探索、外在世界的探索,一點都不重要。

畢業.jpg

  也許一些學生覺得重要,但一天至少要花十小時在課業上(上課、複習、寫作業、準備考試)不允許他們去做那些事。父母不允許;老師不允許;學校不允許;同儕的排名壓力不允許;社會的期望不允許。

  如果學生因此對思考自己的未來「不知道」、「不清楚」、「不關心」,那並不是他們的問題,而是我們(父母、老師、學校、體制、價值觀)的問題。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們都會想要變得更好。不論是要學習、塑身、改變生活習慣,他們在某個時間點,購買了某個產品、參加某個課程,並且制定了目標與計畫。

在做決定的當下,人們腦中會浮現他想成為的樣子,也知道他們必須為此付出一定的時間。他們對自己有所期望,也對自己做了個承諾。

但往往過沒多久,他們就興趣缺缺了,他們就反悔了,他們就開始找藉口不去做了,他們就開始怪罪銷售人員舌燦蓮花了。

多數人這樣摧毀自信.png

不論他們對外的說法是什麼,他們心底其實明白得很:「我又違背了自己的承諾。」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各位中區南區講培夥伴們:

經過主持人養成教育課程後,相信大家對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有更深入的認識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各位新任的講培夥伴們:

 

經過初次的講師培訓課程後,不曉得大家是否對主持人的角色更加認識了呢??

請於下方分享你的體會與想法吧!

 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  對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有一點瞭解的人都知道,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主要客群為大學生,因為楊智為老師辦這個課程的初衷,就是希望學生能對自我有更多的瞭解,並且及早為進入職場做好準備。

  不過學生跟社會人士相比,有個很顯著的差異:沒錢。

  他們大多仰賴父母提供金援。一般生活所需靠零用錢就可以支付了,但幾千上萬元課程費用,他們就必須找父母商討,爭取父母金錢上的支持。而對於有在打工的學生來說,他們之所以會打工,往往也是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,賺得的錢要拿來支付個人或家庭的生活支出。若要參加課程,他們還是得找父母親商量。

  因為還沒有賺錢獨立的能力,幾千塊對他們來說,就是一筆很大的數字。所以,當助教們向大學生宣傳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時,常會聽到大學生說這課程很貴。(常聽到,是因為接觸的大學生多,不是指比例很高。)

  是真的很貴嗎?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什麼在課堂上,講師問聽眾有什麼想法時,舉手的永遠是少數?

 

大多數人會說:「怕講得不好,丟臉。」「缺乏勇氣。」指稱這是受到過往求學經驗的影響。

在幾次犯錯、被笑的經驗後,我們學會了「不說就不會錯」,除非有十足的把握,否則那隻手是舉不起來的。

甚至連常常舉手答對問題,都會被說「愛現」,最後連最聰明的學生都學會了謙虛,除非是老師點名,不然不開口答題。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人變了,結果就變了。

 

  以我自己從事的教育訓練產業為例,如果你想參加一個課程,當你聽到有人說:「那個課程沒用啦!」你要問:「是對”所有人”都沒用嗎?

  實際上,當你能問出這個問題時,你就已經把「人」這個人們常常忽略的元素考慮進去了。

  使用產品的是人。產品有沒有用、好不好用,應該是由產品與使用者兩者之間對應的關係決定才對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運氣跟努力,哪個對於財富的影響較大?

對大多數人來說,會傾向希望這個答案是「努力」。

為什麼?

好好運.jpg

原因之一,是人們都希望獲得公平的待遇,付出多的人,理當拿到更多的報酬。沒人會想要自己拚死拚活,卻因為運氣比較不好,拿到的比那些不怎麼努力的人還少。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低薪,對年輕人來說是個問題嗎?

可以說是,也可以說不是。

22K.jpg

說是,是因為全世界先進國家幾乎都遇到相同的問題,若不設法改善,將對個人及國家的未來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。

說不是,是因為這並不是一個人(或者一群人)就能解決的問題。真實的世界運作其實是環環相扣、相當複雜,絕對沒有「簡單」的答案。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兩天,一篇在網路上引發討論熱潮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:學生實習 要不要給付薪水?

這篇是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 洪雪珍女士所寫的文章。過去看過洪老師幾篇談論職場的文章,都讓我覺得特別中肯且符合事實,但跟這篇一樣,不見得合學生或一般人的胃口。(是啊,「事實」就是這麼殘酷)

單就該文章的標題來看,其實答案是「不一定」。不是實習「一定要給」薪水,也不是「根本不用給」。

undefined

以下我根據公司提供的實習內容,簡單將公司分成四種類型: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ear領航幹部們:

一整天下來,相信大家收穫滿滿,快快寫下心得,沈澱今天所學所感。

 
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2) 人氣()

以前的人們,從自己出生的鄉下,離鄉背井去台北找機會。因為他們知道,待在鄉下,然後整天抱怨沒有工作機會、沒有舞台,是不切實際的。

而現在的年輕人,則必須把整個台灣,當成自己出生的鄉下,到「世界」這個舞台去找機會。

如果整天待在台灣,抱怨東、抱怨西,是不切實際的。

782156.jpg

(圖片來源:iStockphoto)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,大幅減少獲取知識、產品所要付出的時間及金錢,也讓生活變得多元精彩。然而,我們有變得更快樂嗎?我們的生活真的有變得更好嗎?

與互聯網相關的科技行業,過去幾年被許多年輕人認為是最酷、最具創造力,且能賺到最多錢的行業,但近年來卻有愈來愈多的負面聲音出現。

325637.jpg

這裡分享暢銷書作家大衛.布魯克斯在《紐約時報》的一篇專欄文章,其中說到如今人們對大型科技公司的三點主要批評:

第一,它們正在傷害年輕人。各種社交媒體都說他們致力於幫助人們終結孤獨,其實它們反而增加了人們獨處的時間,讓人際交往變得淺薄,增強了人對社會的排斥感。另一篇報導指出,根據調查,美國人覺得自己沒朋友的比例,是Facebook問世之前的三倍之多,也為這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。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新台灣2017的年度代表字出爐了,得票最高的字是「茫」。

除了空氣品質差,霧霧茫茫的,台灣下一步的走向,也是茫茫的。十年幾來,國家領導人並沒有為人民指出一個明確的走向,帶領大家走出迷團,看見希望。絕大多數人也只能安於小確幸,過一天是一天。

茫.png

年輕人也是茫然的,十幾年來一直都是。自從廣開大學,弱化技職教育之後,父母紛紛將小孩送入大學中,希望高學歷可以換來下一代更好的未來。雖然有許多因應世界變化,呼籲教育應該不一樣的聲音,但教改再怎麼改,也是換湯不換藥,學生的壓力、書包的重量並沒有因此減少,補習班還愈開愈多。

醒著的時間,絕大多數都被課業塞滿了,這些年輕學子沒有太多探索世界、培養興趣的機會。終於考上了大學,選了一個實際上並不瞭解在做什麼的科系就讀,愈唸愈無趣,也就一路撐到畢業。大學資源雖然多,卻鮮少有人引導大學生去接觸、去使用,去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情。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過去幾十年,人們認為成功的特質與關鍵是智力,一個人智力高,他在各種學科的學習成效上都會比較好。也就是說,智力也會反應在考試測驗的分數上。

然而,隨著相關的科學研究愈來愈多、愈來愈全面,科學家發現這樣的假設是錯的。一個英文成績很好的學生,很可能數學極爛無比;或是一個幾何數學學得很好的學生,遇到代數就完全不行了。

高智商?.jpg

真實的世界裡,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大到我們難以想像,只因為我們可以用來描繪、定義一個人的部分,可以細分到上百甚至上千種,而這些部分的組合方式,多達千兆億兆種那麼多。

每一種學科的學習,用到的可能是腦中不同的部位,甚至同一門學科裡,不同單元所使用的腦的部分也不同(如幾何與代數)。真正每個學科都能學得很好的人,只佔所有人群中的極少數。而有一兩科不太擅長的,則比每科都學得很好的要多得多。而所有學科都很爛的,也是極少數。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主題:訂做一個不可取代的自己

講師:ACMC國際註冊教練公司 成長教練 李飛彤 老師

時間:2017/11/19上午

地點:台中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

文章標籤

italent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