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然後呢?」你有多常說這句話或者多常被問這句話,「然後」是一種反詰的語氣,是未來式,也是過去式,也是個最佳的句號。
開始 就 結束 然後呢?
但在現實生活中,我非常討厭那些沒有「然後」的事情,這是一種對事情的冷漠與無感,也可能是一種集體的失落,試想一下,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「沒有然後」的事情。
新聞裡面就多到不勝枚舉,例如,7月底大家非常義憤填膺的旺中事件,的確是我們必須要十分關注的事情,但接著是奧運來了,後來又有其他社會事件跟上,雖然偶有報導,但關注不若之前。現在大家都容易在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憤怒,因為我們總是忙著塑造「全民公敵」,在一連串密集的大加撻伐之後,千萬不要「然後呢?」「然後呢?」然後,「沒有然後了」。我們不是狗仔要扒糞,而是真正去關心一些生活中的議題,至於那些了無新意的社會新聞就讓它船過水無痕吧!
台灣媒體多,多到有點太擠,加上行動上網超方便,基本上,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都暴露在超高濃度的訊息量之中,我們異常容易被挑動(也有人說是”民粹”)。我們被挑起之後很快忘記身後那些煙塵裡所籠罩的東西。於是有多少事情「沒有然後」或「快要沒有然後了」?我們的核二廠弊案沒有然後了;我們的水電都漲價了,沒有然後了;旺中案呢?我不知道它還有沒有然後,至於最近很紅的李什麼先生,我不是很想了解他的然後。
當初讓大家義憤填膺的議題,曾經被煞有其事地討論,甚至進入國會殿堂被討論,「然後」,就只剩下「然後呢?」,只剩下一小撮人在關心這件事,還記得幾年前的白米炸彈客嗎?楊儒門先生到現在還在關心農民,所以我佩服他,不像政治人物和媒體在沒有新聞熱點之後就不再關心。議題不會消失,只是逐漸淡出。
在這個網路年代,藉著社群媒體,凝聚議題的門檻降低了,我們很容易感受到「抗爭」的氣氛,也很容易就能參與(基本上按個讚就是了!)。但我們的抗爭到底有沒有意義?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個幌子?不要忘了,現在我們可以凝聚很快,但我們凝聚起來的力量要「散」掉也是非常快的!就像FB洗版的速度一樣快,快到我們都記不起來。試想你自己在這半年內按過幾個「社會議題」的讚?
千萬不要讓我們所關心的事情「沒有然後」,因為沒有然後,就等於沒有未來。
身為大學生,身為年輕的世代,我們不應該只沉溺在「抗爭」的激情裡,我們必須去理性思辨這些議題的前因後果,更何況這些問題的結局,都是我們可以預見的。我們不只問問題,更要承擔問題並且解決問題,不論我們在什麼位置上。「然後」不應該只是發問,更重要的是要開啟承先啟後的關鍵思維。在說了「然後」以後,我們開始思考。
YANG-全方位人才培訓營ATC是您學習的好夥伴!
留言列表